首页 > 常见问答

新加坡遇史上最严重登革热疫情(新加坡现在登革热的情况如何?)

1、我马上要去马来西亚玩了。我听说了那里的登革热疫情。我还能玩吗?

登革热疫不严重啦...在过去的5-10年,没有游客被感染!

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。

2、新加坡现在登革热的情况如何?

新加坡旱季的几个月里登革热每星期都有200多个新病例,到最后最高的时候好像达到了一星期280多个。政府做了很多工作来控制疫情的蔓延(以前经常看到政府人员在我家楼下释放灭蚊烟雾),但随着现在气温不像那么热了,伊蚊繁殖没有那几个月那么快,情况已经好了很多。

一旦被伊蚊咬到是很恐怖的事情,不过根本无须恐慌,因为有伊蚊出现是因为有伊蚊繁殖的温床,只要你租房子的时候不要找伊蚊多发的黑区一般是不会有问题的。

新加坡遇史上最严重登革热疫情(新加坡现在登革热的情况如何?)

今年有6000多例了已经.登革热在新加坡叫骨痛溢血热症,到9月2日一共6318例,造成6人死亡。前段时间比较严重,最近有所好转。

骨痛热症新病例连降7周

●蔡慧玲

骨痛热症每周新病例连续7周下降,而且连续四个星期维持在256起的警戒水平以下。

上个星期(截至9月1日)的新病例共有192起。但是,这个数目仍比去年同期高出三倍以上,当局吁请公众继续提高警惕,不要掉以轻心。

环境局昨天表示,病例不断下降显示,稽查人员和社区多个月来的努力已经开始见效。天气转凉也是病例减少的因素之一。

研究显示,伊蚊的滋生和骨痛热症病毒的传播的确会随着天气转凉而有所改善。一旦气温降到摄氏15度以下,蚊子从孵化到成蚊需要41天。但在赤道上的新加坡很少会有这样的天气。如果平均气温在25摄氏度,伊蚊的卵只需10至11天就能孵化成蚊。

不过,当局强调,本地全年的气候都适合骨痛热症的传播,低气温不一定意味骨痛热症病例一定会相应减少。

环境卫生研究院主管黄丽菁博士说,在2001年至2003年期间,本地骨痛热症病例的确随着天气转凉而减少,病例和气温似乎有直接的呼应关系。但是,这样的关系在2004年和2005年并没有出现。相反,在这两年,即使气温下降,其他如流行的骨痛热症病毒类型转变等因素仍可使病例持续攀升。

因此,环境局呼吁公众在这段期间继续加强防蚊工作。这也有助预防骨痛热症在下个酷热天气来临时卷土重来的严重程度。

黄博士说,骨痛热症专家一般认为,在病情回缓期间尽量抑制病毒的传播,可以让环境人员更容易在来临的酷热天气,也就是有利于伊蚊生长期间控制病情的传播。

她说:“基本上,我们希望尽量把伊蚊的数量维持在最低点,避免突然倍数增加。骨痛热症病例数目也是一样(需要尽量维持在低点)。如果没有那么多带有骨痛热症病毒的病人,酷热期来临时,病毒的传播率也会较低。”

2004年11月、12月,即使骨痛热症情况已经回缓,病例仍处在280起左右的高水平,导致2005年年初的病例维持在276起左右,居高不下。往年同期的骨痛热症病例大多不超过100起。

2005年,新加坡爆发严重的骨痛热症疫情,最严重时一个星期内出现713起病例。当时,一些医院为优先治疗骨痛热症患者,被迫延后进行一些非紧急手术。

按照本地目前的情况来看,病例是否会在明年再度攀升,环境局表示还有待观察。

截至今年7月,当局共在住家稽查到3289个蚊虫滋生处,是去年同期的一倍。环境局重申,要有效控制骨痛热症的传播,减少伊蚊滋生处是重要的环节。

到昨天为止,本地最大的病例集中地是武吉巴督31街和34街,截至本月3日共发生73起,是今年以来病例最多的集中地。2005年骨痛热症情况最严重的时候,最大的骨痛热症集中地是义顺第72街,共有74个病例。

今年第6起84岁老翁死于骨痛热症

本地出现今年第6起骨痛热症死亡病例,死者是患慢性疾病的84岁欧亚籍老翁。

卫生部昨天发表文告说,死者在上个月22日因为腹部和背部疼痛,被送入国立大学医院就医。检验显示他感染骨痛溢血热症。住院期间,他的病情急转直下,并于30日病逝。

卫生部劝请公众在身体不适和发烧时及早求医,在被诊断出患有骨痛热症时,遵照医生的指示多加休息并确保水分的补充。骨痛热症病人或疑似病例应该利用驱蚊剂、蚊香或蚊帐等预防家人被蚊虫叮咬,从而被传染。这也将有助于打断骨痛热症病毒的传播链。

两个月出现77起病例武吉巴督三条街骨痛热症历来最多

●林佩碧

过去两个月,武吉巴督31街、32街和34街一带共发生超过77起病例,创下新高,成为历年来规模最大的单一骨痛热症病例集中地。

国家环境局将从这个周末起增加一倍人手,也就是每天派出40名环境稽查员到那里的34座组屋、2735户住家进行巡查。这是自今年7月5日爆发第一起骨痛热症病例以来,当局在该区展开的第三轮搜查行动。这轮行动预料长达两个星期。

据了解,2005年本地骨痛热症情况最严重的时候,最大的骨痛热症集中地是义顺第72街,当时的纪录是74个病例。

此外,根据环境局网站的最新资料显示,除了武吉巴督中/21街/第3道,以及武吉巴督西6道分别发生22起和12起病例,武吉巴督西5道也出现了零星病例。

正当本地骨痛热症病例不断下降之际,武吉巴督骨痛热症病例不降反升,情况令人担心。和其他地区一样,环境稽查员发现伊蚊的主要滋生处仍然是住家。

环境局环境卫生处处长阿朴(satishappoo)说,武吉巴督过去的骨痛热症病例每年不超过30起,可是在2004年却发生了88起;2005年激增至203起,有11个病例集中地;去年则发生122起病例,有5个病例集中地。今年情况更趋恶化,截至本月3日,那一带已发生241起病例,病例集中地多达21个。

所谓病例集中地是指两周内在150公尺范围里,至少发生两起骨痛热症病例的地方。

阿朴指出,综合上述数据看来,武吉巴督居民的“族群免疫力”(herdimmunity)低,加上在该地肆虐的伊蚊品种,从过去的白纹伊蚊(aedesalbopictus)变成埃及伊蚊(aedesaegypti),是造成那里骨痛热症病例居高不下的两大原因。

环境局也发现,2003年在武吉巴督找到的埃及伊蚊比例不超过1%,今年这个比例上升至66.4%。

埃及伊蚊的特点是已适应城市环境,喜欢在室内滋生。它胃口奇大,每次出击可能叮上两三个人,因此加快传播骨痛热症。相比之下,白纹伊蚊较喜欢户外环境,出击时只叮一人。

他说:“有趣的是,埃及伊蚊过去通常活跃于东部,可是这几年来,我们发现它们在东部的数量维持稳定同时,有逐渐往西部迁移的趋势。至于是什么原因,还有待进一步研究。”

阿朴也强调,虽然最近天气转凉,可是本地全年的气候其实都很适合伊蚊滋生,人们不应在这段期间掉以轻心。

负责武吉巴督区事务、也是丰加市镇理事会主席的丰加集选区议员洪茂诚受访时透露,市镇会每年花费超过50万元聘请专人,为所管辖的800多座组屋定期展开灭蚊和检查工作。

有鉴于该区的骨痛热症情况恶化,他已要求灭蚊公司把原本每星期一次的巡查增至两三次。他和基层也会加强同环境局人员的合作,继续到受影响的组屋向居民传达防范伊蚊信息。

洪茂诚说:“环境局发现住家仍是伊蚊的最大滋生处。我们吁请每一个居民负起责任,每天自行检查家里是否有积水处。唯有大家合作,才有望解决问题。”

截至上个星期六,本地今年共发生6318起骨痛热症病例,造成6人死亡。

本地超过10起病例集中区

(截至昨天下午4时)

1)武吉巴督31街(第356、360、362、363、364、354、369和370座组屋)/武吉巴督32街(第312和313座组屋)/武吉巴督34街(第337、339、340、341、342、344、346、347、348、349、350、351、352和353座组屋):77起

2)武吉巴督中(第225、226和227座组屋)/武吉巴督21街(第212、213、214、215、217和224座组屋)/武吉巴督3道(第221座组屋):22起

3)武吉巴督西6道(第128、134、135、138、139和146座组屋):12起

4)芽笼路/芽笼9巷/11巷/13巷:12起是比去年严重,不过在控制中。放心吧,没那么恐怖。

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。

3、什么是新加坡的登革热?

登革热是登革病毒经蚊媒传播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。

临床表现为高热、头痛、肌肉、骨关节剧烈酸痛、皮疹、出血倾向、淋巴结肿大、白细胞计数减少、血小板减少等。是东南亚地区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。登革热是登革热病毒引起、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,病人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。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,高热,全身肌肉、骨髓及关节痛,极度疲乏,部分患可有皮疹、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。

此病传播迅速,发病率高,可通过现代化交通工具远距离传播,故多发生在交通沿线及对外开放的城镇。病死率0.016%~0.13%,但有报告,严重且致命

的登革出血热(denguehemorrhagicfever;dhf)或登革休克综合症(dengueshocksyndrome;dss),其病死率

可达12%至44%,是一种具有严重危害性的传染病。

没有什么“新加坡登革热”,之所以新加坡比较强调这个是因为东南亚一带蚊虫多,而登革热容易由伊蚊传播。就是说被蚊子咬了就可能得登革热,其实概率非常低。另外东南亚原住民一般都有抗体,不怕这个的。

希望对楼主有帮助,望采纳~~就是被有病的蚊子咬了很危险!呵呵

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。

原文标题:新加坡遇史上最严重登革热疫情(新加坡现在登革热的情况如何?)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pxzlyy.com/wenda/8823.html
免责声明:此资讯系转载自合作媒体或互联网其它网站,「正龙号」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,文章内容仅供参考。